
今年早些时候成立的一个司法小组帮助解决了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一些人象冲突,这是一个许多野生动物的家园,有助于减少诉讼。
据普洱市思茅区人民法院副院长牟伟介绍,自该小组成立以来,它已帮助当地政府机构、保险公司和其他调解员协调,向约200名被大象伤害或田地被动物破坏的农民支付了60万元人民币(88740美元)的赔偿金。
他补充说,起初,该团队的成员负责处理居民提起的与大象有关的案件,然后法官指导调解服务处理那些诉讼当事人同意在不诉诸诉讼的情况下解决的纠纷。
3月28日,在小组的调解下,宝厂山村的86户家庭获得了赔偿。玉米种植者托文兵就是其中之一。
在确认他的0.3公顷玉米田被亚洲象破坏后,他获得了3600元的赔偿。
他说:“以前,当我的玉米被大象吃掉时,我无能为力。”。“这会让我很生气,但我不能伤害它们,因为它们是受保护的动物。
他补充道:“多亏了调解,我长期以来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我的经济利益得到了保障,动物也得到了保护。”
由于一些村民抱怨获得赔偿所需的时间太长,而且赔偿金额仍然太低,牟说,法院正在更密切地研究评估损失的方法,并与保险公司、当地林业和土地部门进行更密切的协调。
除了维护人与大象之间的和平,普洱市的法院在过去几年里还加大了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力度。
据普洱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鸿运介绍,自2020年以来,该市法院共处理了759起生物多样性损害案件,这表明了他们“以最严厉的惩罚打击环境犯罪的决心”。
在759例病例中,31例涉及香柏和红柏等珍稀植物,124例涉及野生动物。
他说,除了对那些被判危害环境的人给予更严厉的惩罚外,普洱法院在过去两年中还解决了约130起与购买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有关的民事纠纷,并在此过程中鼓励被告过上更环保的生活。
李说,同期,法院还受理了365起行政案件,敦促政府机构履行职责,加强环境保护监督。
此外,法官还接受了专门培训,并成立了专门的法庭和小组,以改善环境纠纷的处理。
在上个月的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省长王玉波表示,作为一个被称为“动植物王国”的地方,云南省一直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
王补充说,该省将努力保护环境,采用标准,成为“生态文明发展的风向标”。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涉及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经济、教育、政治、农业和环境改革。
在过去的十年里,云南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省长指出,该省近90%的水体水质良好。污染控制和水资源管理的总体推进率提高了34.5%,约80%的重点动植物得到了严密保护。
去年,14头亚洲象在全省各地游荡,造成了破坏,在返回普洱市传统栖息地的途中成功越过了最后一道自然屏障。
由于负责保护大象的政府机构的行动,这群大象的北行持续了大约18个月,最终没有对动物或人类造成伤害。